首页

小妮原创

时间:2025-05-26 07:06:41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48075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北京推出660余场文旅活动闹元宵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2020年哈密市拉甫却克墓地的考古发掘给人们带来了惊喜。考古成果为新疆唐宋时期考古、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贸易等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更大范围、更高层级、更深层面 我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将扩围

国际航空枢纽完成货邮吞吐量1085.7万吨,较上年增长13.8%;区域枢纽完成货邮吞吐量490.3万吨,较上年增长11.9%;非枢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07.3万吨,较上年增长76.7%。

游戏代练 一碗怎样的青春饭

1999年8月至2011年3月,历任省委组织部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员、调研处处长,省政协办公厅办公室主任,厅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托卡耶夫陪同下欣赏哈萨克斯坦少年儿童演唱《歌唱祖国》

王启江介绍说,自动生成系统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去年上半年完成开发,下半年进行测试。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内测期间,请山东省律协、省保险行业协会推荐的律师代表进行试用,召开系统推介会充分听取律师代表的意见;外测期间由律师代表以真实案件进行填报,法院发现运行堵点,及时修正。

“95后”海归钱塘江畔逐梦飞行 开辟空中游览版图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也是顾明远的真实写照。授课时,顾明远全程站立,精神饱满;看到站在后排的学生,他还主动帮助他们在前排找座位;从教育学理论谈到成长经历、当下的教育现象,顾明远的演讲生动而感人……课程结束,台下的学生们热情鼓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